9月21日,“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讨会”暨《初心——重读革命精神》《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出版座谈会在学校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处长刘学礼、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煦、学校校长张卫国、人民出版社教育出版中心总编辑刘智宏等出席会议。来自8个高校研究基地以及参与新书编写的有关高校专家学者及《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代表共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原党委书记、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黄蓉生教授主持。
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相关高校撰写《初心——重读革命精神》,深入阐述了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塞罕坝精神、特区精神等28种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生动展现了其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并结合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使命和伟大实践,分析总结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该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是“研究中心”、社科中心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教育宣传推出的另一项重要成果,集中描述了8个高校研究基地及各地各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动态,展示了近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探索、实践教学创新、文化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和典型案例。该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炳林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以及对党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坚守和弘扬,在新时代又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可谓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思维,饱含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应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作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中的深厚文化根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由教育部和原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成立的“研究中心”推出了革命精神系列读本,形成了一批优秀的治国理政研究报告,打造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平台,逐渐形成“研究”“资政”“育人”的“三足鼎立”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学习、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应继续加强学理支撑、探索科学研究方法、扩大社会影响,形成“立得住”“学得深”“传的开”的品牌特色。
刘学礼认为,《初心》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面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发展报告2017》全面总结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经验、大力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它们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精神重要论述的重要读物和生动教材。
张卫国对各位领导与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认为研究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徐光煦认为,《初心》和《发展报告2017》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价值非凡。
刘智宏认为,《初心》是学习研究宣传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又一精品力作,《发展报告2017》系统总结和展示了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成功经验,是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发挥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重要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北京大学程美东、华南师范大学陈金龙、西南交通大学何云庵、西北工业大学丁德科、牡丹江师范学院陈君、海南大学杨娜、井冈山大学张泰城、西南大学潘洵等学者围绕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大会发言。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光辉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品格、气质,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学习、研究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挥革命精神的引领、凝聚、激励和教育功能,对于新时代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及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会上,教育部社科中心还向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西南大学、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赠阅了图书。
扫码关注艺路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