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京服装学院国际预科> 院校新闻> 正文

多彩实践课之走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基地-古乐之乡屈家营

2019年12月11日,清晨七点半,同学们准时来到学校集合乘车,伴随着阳光早餐启程出发,前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基地--古乐之乡屈家营。此次“非遗传承﹒融合﹒创新”活动,是由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的教授和北京服装学院国际班的老师带领我们进行的一次实践学习。


一路颠簸,上午九点我们抵达了华北平原上的这个古老村落。在听完地方政府致欢迎词、北服发展历程及国际班特色实践课程、中央兰开夏大学全球声音运动GSM活动介绍后,两校老师回顾了既往合作成果,与我们一同欣赏聆听有着600年历史的非遗古乐曲目。大家闭上眼睛,音乐时而舒缓宛如山间小溪潺潺流淌;时而万马奔腾,尘土飞扬;时而轻松,好像林中小鹿欢腾嬉闹;时而沉重,仿佛哀鸿遍野,草木苍凉……屈家营古乐起源于宋元,沿袭至明清,传承至今日,在我们的耳畔跌宕演绎。《小调连奏》和《芙蓉曲》通过农民乐手们娴熟的演奏,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当音乐在高潮中强劲收尾时,同学们直感觉血液在燃烧,心脏好像要迸出来了,思绪久久不能平静。这次音乐会的体验,让大家都对民间古乐的传承和演绎感到无比的震撼!

传承人给我们讲着古老的音乐故事,回顾了今人在一方水土之上为拯救、保护与延续这古朴艺术做着的不懈努力。我们知晓了屈家营古乐与西安仿唐乐舞、湖北编钟乐、北京智化寺音乐并称中国四大古乐,惊叹于屈家营古音乐的淳朴无华,骄傲其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这一古乐起源于佛教寺院音乐,是宋元以来南北音乐交流的产物,既有北方音乐的古朴粗犷,又兼备南方音乐的婉转清幽,主要是用于祭祀和丧礼仪式的“乡俗雅乐”的留存。

听老师说屈家营古乐能够如此完好的保留至今,最大的功臣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村长林中树。林老人并不通晓音乐,但是出于对古乐的热爱和作为村主任的那份职责,他毅然决定走出屈家营到北京去讲屈家营的千年古乐故事并把其宣传出去。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感动了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专家和学者。1986年3月28日应任林中树的再三请求,这些专家和学者来到村子里,对音乐会的乐队、乐器、乐谱、乐曲等进行了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面采集和采访。学者们一致认定,音乐会乐师们所传承、保留下来的音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价值。

 2006 年,屈家营古乐被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会”复兴者林中树,2012 年获得“国际太极传统音乐奖”。林中树以 5 万美元奖金作基础,成立了“保护屈家营音乐会基金会”,作为日常活动经费,特别是作为培养接班人的费用。他说要把这次获奖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成立“冀中音乐会联合会”,将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不使这一古乐失传,屈家营音乐会打破“传男不传女”的旧习,开始招收村里的女学员。河北省文化部门也已开始逐渐培养年轻乐手,作为古乐的后备力量。同时,着手创建一套以屈家营古乐为核心,融古曲、歌、诗、赋、舞为 一体的舞台节目,使之形成产业。当地人民对艺术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得到满足。

聆听完古乐,乡亲们为招待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人们的热情淳朴,也让我们有幸品尝到了河北的农家风味。上午满满的收获,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一定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光大,用我们的力量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快速咨询通道
学生姓名:
专业方向:
学生电话:
当前学历:
备注信息:
 
在线咨询